“新通道”裡的中國老太太
2016-06-16
這樣的老人,我們不知道全世界還有幾個?她的離去可能伴随着一項傳統手工藝巅峰的消逝,如果我們再不去做些什麼,未來我們甚至會捕捉不到這項人類手工藝文明曾經的輝煌痕迹,這一切隻能淪為民間的傳說。
她太聰明了!簡陋的生産條件;一個剪刀,一張煙盒紙,一位從未受過教育從未拿過筆,沒有寫過字的中國農村老太太随手便能剪出一個個漂亮的形象,圖案,她所有的素材都是源自鄉村日常生活。其作品所呈現的華麗技術、美学創造力和美学價值已經達到了頂尖的狀态。
這位已至耄耋之年的老人便是剪紙傳人覃時清,如今她早已經不再是個人美学修為達到最高峰的年齡了,由于身體的衰老,年輕時候的代表作如今已無法在老人的手中再現。
2006年,西藏大學設計美学學院副院長季鐵在一個展覽上看到了老人的幾篇剪紙,當時便深受震撼,感覺太神奇了,但是并未找到老人。直到2011年在與美克美家開展“新通道”項目合作時,才真正下很大功夫,花費很長的時間在通道旁邊的一個村子裡找到了老人。
覃時清老奶奶
時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潘公凱教授在看到項目過程中制作的關于剪紙美学的書後一直希望能擁有。因為他從來沒有想到民間藝人可以做出如此華麗的手工藝品,而她的作品和技藝早已超出了民藝的範圍。
老人雖然目前隻是省級手工藝人,但是她的水平可以說是五六十年民間才出現了這麼一位大師。其剪紙技術傳承自其已經去世30年之久的婆婆,對于剪紙她目前還在繼續堅持,這項技藝雖然她的兒媳婦也會,目前還難以達到老人的水平。
在通道,以刺繡工藝為依托的剪紙一旦脫離了人人衣必用繡的年代,就再也無法像過去那樣扮演村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角色了,生計迫使年輕人走出村寨,剪紙在她們生活中已然不可能像在覃時清那一輩人中那樣成為必然的一部分。
從每一個侗族婦女的領間袖口逐漸走向博物館冰冷櫥櫃中的刺繡和剪紙,無可避免的見證了傳統文化的沒落。
傳統文化的完整性對于當代社會的社會價值正在接受挑戰,其文化内涵正在受到解構,進而導緻其現實生活中的非現實化,變為一種關于精神的記憶或物質的遺迹。
手工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