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OR-CSR

為愛情,習練陽戲三十載

2016-03-12

土地平曠,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1500年前,《桃花源記》

白日脫下戲裝你是農民,晚上穿上戲裝便變身大美学家——2013年,酉陽陽戲班成員生活日記。

“世界上有兩個桃花源,一個在您心中,一個在酉陽”。1500多年前,東晉陶淵明把田園生活引進了中國詩壇,為中國詩歌的發展開辟了一片新天地;滲透在美学上,産生了真樸淡遠的美学境界和沖淡自然的美學風格。千百年來,他的品格,他的詩歌,他的田園,連同他的那份悠然,一并成為後世詩人與讀者崇拜和研究的對象。其筆下的桃花源的安甯和樂、生活自由平等影響頗深。直至今日,在中國人們還是用桃花源來描述理想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狀态。據說經過多方面考證,大酉洞與陶淵明《桃花源記》原型相似。

70歲老人深入靈魂的愛情

80年代初,為了自己身患重病的妻子,這位偶爾做做木匠平時便下田務農的普通的農民冷定祥,在聽到别人說跳戲可消災祈福,妻子的病便會好轉,于是決定開始正式學習陽戲。一堅持就是二三十年。

在他剛開始跳戲的一段時間内,妻子病情稍有好轉,然而最終還是沒能恢複。妻子彌留之際,一遍遍央求戲班的許宏焱老師傅好好教她家定祥跳戲。每每說到此,老人的聲音有些哽咽,忍不住去擦拭眼角的淚。

中年妻子的離世對老人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他發願一定好好跳戲,以告慰亡妻在天之靈。在五十幾歲的年紀才開始學習陽戲,難度非常大。目前老人的固定角色是旦角丫鬟,在陽戲中丫鬟是要求最高的角色之一,僅次于班主。需要生旦淨醜無一不會,而且由于陽戲沒有固定的舞台,走到哪裡搭到哪裡。随便在誰家的院子裡,或在當地随地都是的水泥磚上插兩根竹棍,幕布挂起,就可以開唱了。沒有劇本,唱段旁白都靠演員臨場發揮。沒有導演,唱到哪裡修改到哪裡。在排練或是演出期間,圍繞陽戲的一切都是不可預計的。所以老人等同于丫鬟兼編劇的職位,而能勝任編劇需要唱過所有的角色,同時把詞全部背下來。目前老人所記得的戲詞可以唱三天三夜不重複,同時可臨時完成編排。我們很難具體衡量老人到底有多聰明,但是除了天賦和智商之外,對于一個五十歲才開始初學的老人來講他必定在陽戲學習中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也花費了很大的精力。

如今老人是整個戲班最具威望的人之一。生旦淨醜無一不會,尤其擅長旦角。加上學過武術,出演穆桂英等武旦,靈活輕巧又剛柔相濟,将巾帼英雄的英武之氣诠釋的淋漓盡緻。而且現在家庭條件也不錯,但是每當子女提出續弦,他都反對,他想念自己的妻子,每每思念之深便開始唱戲。或許唱戲是他和已離世妻子的一種溝通方式,是唯一寄托懷念的渠道。對于他來講陽戲是為了不讓老人過于難過,妻子在病危之際為他找到了的一份寄托。再過十年,二十年,隻要老人還活着,他終将繼續唱下去。

戲班的每個成員都有他們自身令人動容的故事,每個人不僅僅是戲中所扮演的角色。他們在自身生活中也是一個鮮活的、真實的令人動容的角色。這些村民對陽戲的情感,他們對于美学的執着和創造,他們那一身的技藝堪稱大師,他們背後點點滴滴的故事相較于其身處的現實環境,更讓人由衷心生敬佩和尊重,重新認知整個陽戲生态的價值。美克美家“酉歌行”設計與社會創新項目影像組通過一系列的可視化設計和微動交互影像裝置,還原了白馬壇戲班中的 9 位演員與4 位鑼鼓手的演出和生活原型。

陽戲劇本

zjnxx.com xinhongqifu.com hnhsjh.com
XML 地圖